課程時間:2天(12小時)
課程形式:互動教學 技能訓練 行動學習
課程工具:DCC顧問式年度培訓計劃制定
一、 引子話題:培訓需求與DCC培訓計劃制定方法(1小時)
1) 正本清源---到底什么才是培訓需求
? 三組關于培訓需求的概念
? 培訓需求不是簡單的統計工作,培訓計劃也不是簡單的開課清單
? 培訓的兩個方向效果截然不同(內容導向和問題導向)
2) 企業問題解決的兩條路徑
? 培訓只能解決培訓能解決的問題
? 管理解決方案的缺失,造成問題無法被解決
3) DCC顧問式培訓計劃制定
? 培訓需求不是想聽什么課,而是對部門問題的深入分析
? 培訓的成功需要有業務部門的深度參與
? 低段位解決不了高難度的事情(培訓管理的五個層級)
? DCC的含義
二、 D:培訓部門要會診斷問題(3小時)
1) 培訓需求= 標準﹣現狀
? 可是“標準”說得清嗎?/“現狀”又說得清嗎?
? 說不清的情況下,“問題”就是缺口的顯現
? 培訓就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過程,思維的高度決定了你的解決水準
? 案例分享:立竿見影的培訓是這樣的
2) 培訓部門診斷問題的常用方法
? 戰略分解法
l 案例分析:重慶某企業的2016年度培訓需求調研項目
l 戰略分解的三個要素(任務、人員、問題)
l 戰略分解法的適用范圍
l 戰略分解法的工具模板介紹
l 課堂演練:小組為單位,利用戰略分解法確定年度培訓需求和培訓計劃
? 原因分析法
l 案例分析:某電信設備制造企業的滿意度提升項目
l PCTS問題解決四步流程
l 界定問題及其背后的原因
l 從改善措施中提取員工能力的不足
l 企業問題解決方案模板
l 課堂演練:小組為單位,利用原因分析法確定年度培訓需求和培訓計劃
? 崗位建模法(ASK技知腦圖法、簡易差距分析發)
l 案例分析:某企業員工的崗位技能體系構建
l 對員工崗位技能的細化工具
l 工作分析
l 任務分析
l 技知點分析
l 差距分析
l ASK分析法的使用模板
l 課堂演練:小組為單位,利用崗位建模法確定崗位培訓需求和培訓計劃
3) 培訓需求的正確表述
? 表達核心是問題、差距、目標,而不是課程名稱
? 基于問題解決的培訓需求表達模板
三、 C:培訓部門要與業務部門達成共識(3小時)
1) 培訓計劃制定中**壞的情況
? 11種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
? 業務部門只知道有問題,自己也說不清問題出在哪里
? 業務部門只知道要改變,自己也說不清需要改變哪里
? 培訓部門的作用顧問角色的凸顯
? 許多時候,一旦共識達成,培不培訓已經不是重要的了
2) 達成共識的大型工具----群策群力
? GE公司的群策群力(WorkOut)的由來與作用
? WorkOut(群策群力工作坊)的具體操作流程
? 培訓部門的促動師定位與問題的深度解決
? 協助業務部門解決問題的11種群策群力方法和執行模板
? 課堂演練:針對現場收集到的制定培訓計劃中的難點問題,利用群策群力工作坊方式進行現場解決
4) 培訓計劃的正確表述
? 表達核心是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員工差距分析,而不是課程時間安排表
? 基于問題解決的培訓計劃表達模板
四、 C:培訓部門要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相伴共進(2小時)
1) 聽起來激動,回去就是不動的原因分析
? 柯氏三級、四級評估應該怎么做?
? 培訓有效性三段式評估工具
l 內容針對度評估及工具模板
l 現場滿意度評估及工具模板
l 訓后落實度評估及工具模板
2) 業務部門問題改進過程的培訓部門任務
? 三級評估:員工行為改善評估與監控(自愈式工具和自證式工具)
l 員工行為改善評估工具
? 四級評估:業務部門問題改善監控(行動學習復盤工具)
l 關聯績效的評估方法(結果性指標與過程性指標)
l 問題解決的評估方法(整體性改善與個體性改善)
l 組織制度的評估方法(評審法)
3) 培訓計劃的擴展性內容
? 表達核心是對解決問題的監控點和監控手段,而不僅僅是現場滿意度數據
? 基于問題解決的訓后監控表達模板
五、 DCC顧問式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模板(1小時)
1) 業務部門問題分析
2) 問題的解決方案與落地計劃
3) 員工差距分析
4) 培訓計劃
5) 訓后三、四級有效性評估(行為評估、組織評估)的實施計劃
6) 培訓成果的檢驗標準與責任人
六、 DCC模式的行動學習工作坊體驗(2小時)
1) 行動學習工具:深度匯談、思維導圖、團隊共創、利益矩陣等工具
2) 參加人員:所有參訓學員
3) 研討課題:某業務部門DCC年度培訓計劃模式的實施體驗
4) 結論產出:某業務部門DCC年度培訓計劃(供參訓學員帶回所屬企業執行之用)
注意:課程要求
1) 為保證本次課程中業務部門的深入參與,行動學習工作坊體驗環節,需要每組設定一個企業實際業務部門作為研究樣本
2) DCC課程采用混合編組方式,**大學員數為50人以內,編組為6組。且采用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和研究樣本部門人員共同編組的方式,其中企業培訓管理人員30人、研究樣本部門人員20人
3) 研究樣本部門人員同樣要求全程參與課程
課程研發與主訓導師:
? 工學碩士,擁有 22年教育培訓工作的豐富從業經驗
? 國內**富實戰經驗的行動學習大伽級導師之一
? 時代光華集團資深講師、時代潤澤培訓學院副院長兼首席導師
? 培訓咨詢行業實戰型導師、專家
? 曾任大學教師,大唐電信、東盛集團等多家大型企業培訓總監核心研究領域與成果:
? 企業LAC和TCMC培訓體系核心研發者及版權所有者
? 培訓有效性三段評估法的核心研發者
? PCT師課同期共建式內訓平臺構建方法的核心研究者
? PCT培訓師技能體系(238個SOP)的核心研究者
? 全國首款課程開發軟件的核心研發者及版權所有人
? SDTA互動教學法的提出者與研究者
? 6P促進力領導力模型核心研發者及版權所有者
? 管理干部行為改變MBCP模式核心研發者及版權所有者
? 曾服務于627家各型企業,培訓學員3萬余人,開發1100余門企業內部課程,操盤近百個6P促進工作坊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