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
一、可怕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癥”又稱“職業枯竭癥”,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
職業倦怠的特征:
情感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于極度疲勞的狀態。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采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調動申請等。
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于消極地評價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
二、健康概念的延伸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時,在憲章中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乃是—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于完滿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美國學者坎布斯從人格特質的角度觀察,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有下列特質:積極的自我觀念;恰當地認同他人;能面對和接受現實;能對自己、周圍的事及環境有較清楚的知覺;主觀經驗豐富可供隨時提取使用。
四、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學因素
(1)遺傳因素的影響。
(2)體質因素的影響。
(3)性別與年齡因素的影響。
(4)器質性因素的影響。
2.心理社會因素
(1)家庭環境與早期教育:
(2)沖突與挫折。
(3)生活事件與心理應激
(4)人格類型特征
五、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自我意識的涵義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部分,就是對“自我的認知”,或者說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它包含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
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識發展理論
埃里克森將人的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認為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的核心問題,解決了特殊問題,自我意識就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1)嬰兒期(0-18個月) 基本信任對不信任階段
(2)童年期(18個月-3、4歲)自主性對羞怯疑慮階段
(3)學前期(4-5歲)主動性對內疚階段
(4)學齡初期(6歲-11、12歲)勤奮對自卑階段
(5)青春期(初高中階段)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
(6)成年早期(18歲-30歲)親密對孤獨階段
(7)成年期 繁殖對停滯階段
(8)成熟期 完美(自我整合)對失望階段
六、什么是心態
生命需要陽光,其實心態更需要陽光。
我們的財富不斷增加,但是快樂卻越來越少;我們的溝通工具越來越多,但是心靈的溝通越來越少;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真正的朋友卻越來越少 其實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心態出了問題!
良好的心態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后影響社會。好的心態讓你成功,壞的心態毀滅你自己。
告別不良心態
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指在沒有認知障礙或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個體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
自卑、自我不確定、妒忌、自負
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差
1.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2.暈輪效應
3.刻板效應
4.定勢效應
5.投射效應
七、什么是壓力
1、Hans Selye:壓力,就像相對論一樣,是一個廣為人知,但卻很少有人徹底了解的科學概念。
2、心理壓力是心理素質的反映
3、心理壓力是人性的扭曲
4、心理壓力是人格的反映
5、心理壓力是生涯的張力
6、壓力是需要的不滿足
7、壓力是對工作的不適應
8、要求 VS 承受力
八、壓力的來源
壓力來源模式圖
壓力的代價
身體與壓力
精神與壓力
壓力的早期預警信號
生活方式與壓力
工作與壓力
工作壓力模型
管理你的壓力
改變你的行為方式
提高處理工作的技能
時間管理
果斷地掌握控制權
果斷地提出請求
改善溝通技巧
壓力在你心中
食譜與壓力
鍛煉與壓力
睡眠
九 應對壓力的自我功效途徑
心理素質與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訓練的三大紀律
心理品質訓練的八項注意
雇員壓力管理與情緒控制
雇員的情緒管理
結束語:幸福是一種心態
知足常樂。幸福就在當下;善待自己,活著就是幸福;一分覺醒,十分幸福;心造幸福。心安即是幸福;與人分享,自然幸福;在需要時得到就是幸福;保持淡然的心境才會愉悅; 物欲和虛榮是幸福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