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關系學會理事。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黨委委員、副教授、逸仙新銳學者、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極競爭背景下新興崛起國‘反遏制戰略’研究”等多項省部級課題。
學位及授予單位:
博士、吉林大學
學術經歷:
2005-2014年,吉林大學 國際政治系 本碩博連讀;
2015-2017年,外交學院 國際關系研究所 博士后;
2019年至今,中山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 副教授。
研究領域:
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地緣政治學;大國崛起戰略
主講課程:
《當前國際局勢與中國國家安全》
《當前中美關系與中國國家安全》
科研項目/課題:
1. 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兩極競爭背景下新興崛起國‘反遏制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1BGJ068),主持人,在研
2. 2018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美國印太戰略研究”(項目編號:18GJD304),主持人,已結項
3. 2017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習近平周邊外交思想中的戰略機遇期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7GJC123),主持人,已結項
4. 2016年第60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一極半格局’背景下崛起國如何延長戰略機遇期?”(項目編號:2016M601070)主持人,已結項
學術成果:
專著及主編:
1.《主權零死亡時代大國崛起戰略之路徑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2月,專著(30萬字)
2.《國際危機決策案例分析》,北京:時事出版社,2017年7月,主編(40萬字)
3.《隱忍的崛起——基于地緣戰略心理學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8月,專著(32萬字)
4. Geostrategic Psychology and the Rise of Forbearance , London : Routledge , 2022 ,專著(344頁).
核心期刊論文:
1. 結盟均勢理論中的“三明治”結構與大國崛起成敗的實證分析,載《太平洋學報》2012.10,唯一作者;
2. 規范變遷與身份再造:主權零死亡時代大國崛起戰略之路徑重構,載《當代亞太》2015.1,第一作者;
3. 角色認知與話語建構:美國選擇性干預的政治邏輯,載《太平洋學報》2015.4,唯一作者.《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15.8全文轉載;
4. 海陸復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戰略選擇與崛起成敗,載《東北亞論壇》2016.2,唯一作者.《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6.3要點摘編;
5. 海陸復合型地緣政治大國崛起的“威廉困境”與戰略選擇,載《當代亞太》2016.5,唯一作者.《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17.4全文轉載;
6. 虛幻的不相容與想象的安全困境——權力轉移進程中敵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構,載《國際安全研究》2017.1,第一作者;
7. 伊斯蘭世界U型認同與恐怖組織類型關聯性研究,載《國際安全研究》,2018.1,唯一作者.《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18.4全文轉載;
8. 海陸復合型大國崛起的“腓力陷阱”與戰略透支,載《當代亞太》2018.1,唯一作者;
9. Illusory Incompatibility and Imaginary Security Dilemma——The Inter-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Hostile Identities during Power Shift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 Vol.5 , No. 1 , 2019 ,第一作者;
10. 砝碼國家何以自抬身價?——兩極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難題”研究,載《東北亞論壇》,2019.5,唯一作者;
11. 海上霸權護持的戰略邏輯及其理論困境,載《軍事歷史研究》2019.5,第一作者;
12. 趨勢焦慮與沖突意愿:區域主導權競爭中的防御性進攻主義,載《國際安全研究》2020.4,唯一作者;
13. 兩極競爭背景下的“邊緣誘捕”戰略及其效用分析,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21.4,唯一作者.《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21.8全文轉載;入選中國社科院日本所主編的《日本研究年鑒2022》“2021年度百篇主要論文”;獲得2022年亞太國際人文社科優秀論文一等獎。
14. 從屬側施壓:同盟強化還是同盟瓦解?——“進攻性楔子戰略”成敗的政治條件及其類型化研究,載《國際安全研究》2021.3,唯一作者。
15. 戰敗之后:是復仇對抗還是追隨結盟?載《國際安全研究》2023.3,唯一作者。
主要獎勵:
2017年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20年中山大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三等獎。
2022年亞太國際人文社科優秀論文評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