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車間主任、班組長、儲備干部
目的
管理技能提升
內容
班組長日常管理十大技能 課程對象:車間主任、班組長、儲備干部 課程時間:1天(6小時) 課程適應性:公開課與企業內訓均可 開課前提示:現場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情況 1. 我--是誰?(部門與職務)的工作績效目標是什么? 2. 我的職責和權限是什么? 3. 我的各項工作流程是否已明確? 4. 本部門的各項工作方法與任務是否已傳達下去(利用什么工具進行傳達的),能夠讓下級明白嗎?并能經濟的達到既定目標嗎? 5. 我管多少員工,員工是否好管? 6. 我會贊美做對的下級嗎?或者批評做錯的下級嗎? 7. 當異常發生時,我能清楚該如何處理嗎?并努力尋求改善對策嗎? 課程說明 一、21世紀需要什么樣的現場 二、現場管理者-班組長日常管理十大技能 1) 團隊管理 2) 員工管理 3) 溝通與協調 4) 標準化管理 5) 看板管理 6) 目視管理 7) 培訓與教育 8) 派工與授權 9) 異常管理 10) 提案改善管理 課程大綱: 一、21世紀需要什么樣的現場 1、日常的不良現場現狀 員工隨意接聽電話 交貨期拖延; 不能按時完成計劃; 計劃指示牌多日不換; 計劃單涂改嚴重; 現場臟、亂、差; 現場在制品堆積; 某些零部件堆放日久沒人去處理; 物料供應銜接不上; 員工有時加班加點,有時無事放假; 有的班組忙,有的班組閑; 員工和班組長常常不知所措; 問起進度時常答不上; 工序之間常因不能按時交貨發生爭吵或投訴; 來不及交貨。 2、何謂一流或卓越的現場 大門:保安人員有禮貌地向你問好,并迅速為你辦完登記手續,打開大門為你放行; 廠區:廠區規劃合理,行政大樓、生產車間、倉庫、宿舍、餐廳、大道、花園、草地等這些映入你的眼簾,你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辦公室:各個寫字臺間寬敞明朗,辦公人員各司其職,辦公物品擺放整齊,電話鈴聲井然有序,沒有大聲喧鬧; 生產車間:生產現場工作區、通道、物料區、半成品區、不良區、工具柜等合理規劃,各種物品擺放整齊并有明顯的標識,地面上干干凈凈,沒有零散物品掉在地上,生產看板上的圖表及時反映出生產進度等; 生產人員:員工穿著整齊的廠服,各人情緒看起來非常飽滿,工人動作熟練,在裝配線、流水線沒有堆積,生產主管不時進行巡視。 3、一流現場管理的標志 4、正確的現場管理意識 5、21世紀現場追求的境界 “零”切換 “零”庫存 “零”浪費 “零”不良 “零”故障 “零”停滯 “零”災害 二、現場管理者- 班組長日常管理十大技能 1、 團隊管理 一)何謂團隊 團隊首先是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相同的利益價值觀,成員間相互協作、彼此支持凝結在一起的組織形式。 二)團隊角色分類 1)創新者 2)信息者 3)監督者 4)凝聚者 5)完美主義者 三)打造團隊需要的條件 1) 消除員工的不安全因素,讓員工屬于企業。 2) 形成讓員工決定班組編制的制度。 3) 讓員工以“技術為榮”的職業生涯規劃。 4) 培育敬業員工與改善型員工 5) 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 四)創建優秀的班組文化 1)班組的凝聚力建設 (班組口號、班組宗旨、凡是舉手表決制) 2)提高班組的執行力和班組成員的敬業精神 (定目標、定標準、定考核、定責任人。班組標兵塑造) 3)提高班組的團隊協作性 (員工之間有效溝通、分工明確、有效合作、高效激勵) 2、員工管理 一)新員工的心理圖景 1)剛剛畢業的學生:剛剛進入職場踏入社會,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不同的企業文化會著上不同的色彩和圖像。他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完全新鮮和陌生的生活環境,他們的行為舉止到內在體驗與感受都會發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改變。 2)從另一個單位進入本企業的新員工:他們要從一種組織文化進入到另一種組織文化。他們會擔心自己是否適應新的工作,是否會得到上級的賞識,是否會與同事融洽相處,他們在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等。 二)新員工的管理 1) 給新員工最熱烈的歡迎; 2) 介紹同事及環境; 3) 使新員工對工作滿意; 4) 與新員工作朋友; 5) 詳細說明公司政策和法規; 6) 給予安全訓練; 7) 解釋薪酬計劃; 8) 介紹升遷計劃; 9) 提供“師徒制”機會 三)新員工流動的原因 1) 忽略新員工的第一感受; 2) 錯誤地歡迎新員工(完全依托人資部); 3) 對新員工不夠重視; 4) 隨意變更新員工的工作; 5) 工作崗位描述不清或壓力過大; 6) 人際關系復雜或與直接主管關系緊張; 7) 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沖突; 8) 工作缺乏挑戰性; 9) 企業對新員工缺乏要求 四)員工的十大不足 1) 技能不熟練-似懂非懂、不懂裝懂 2) 理解不深刻-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3) 責任心不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4) 心態不正常-打工心態、斤斤計較 5) 習慣不夠好-拖拖拉拉、糊里糊涂 6) 意志不堅強-知難必退、遇挫就撤 7) 情緒不穩定-大驚小怪、喜怒無常 8)方法不恰當-行動不對、技巧缺乏 9)溝通不到位-既不上報、也不交流 五)典型員工的管理 1)指揮型員工的激勵 2)關系型員工的激勵 3)智力型員工的激勵 4)工兵型員工的激勵 5)2/8原則與ABC對員工分析 6)20%員工當中的ABC員工 7)80%員工當中的ABC員工 8)員工優化資源管理 六)員工優化資源管理 1) 省人化(減少人員) 要讓作業者充分認識到除作業必需的時間外,還有閑余時間; 減少人員時,從優秀的人員中減少,讓優秀的人員去擔任更重要的工作。 2) 少人化(需要以最少的人員來應對市場的變化) 無論誰都能簡單作業的標準化; 在機器設備上安裝,可以使其自由運動; 集中在一個地方作業,管理多個工程; 進行輪換作業,培養出無論哪個工程都能做好的人才; 拋棄“這個工程是由多少人員編成”的這種定員制的考慮方法; 9人每天8小時工作不如8人每天9小時工作。 3、溝通與協調 工作溝通 1) 崗前培訓 2) 崗中下命令 3) 崗后總結 4) 案例 測評你的溝通能力。選擇與你的經歷最相近的答案,請盡量如實做答。如果你的回答是“從不”選1,“總是”選4,依此類推。把得分加起來,參考“分析”,評定你的溝通技巧。根據自己的回答找出你在哪些方面仍然需要改進。 4、標準化管理 一)所謂標準化 對于一項任務,將目前認為最優的實施方法作成標準,讓所有做這項工作的人執行這個標準并不斷完善,整個過程稱為標準化。 二)標準化包含以下步驟: 1)一切按標準作業; 2)不管是誰,都要按照相同的方法進行作業; 3)不管是誰,要產出統一的結果(產品); 4)不管是誰,都要在目標成本內制造; 5)標準作業評價的五項基本原則; 6)有沒有標準? 7)知不知道標準? 8)是否教育標準? 9)是否驗證標準? 10)是否遵守標準? 三)IE與作業標準化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 工業工程的研究目標是使生產系統投入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和安全、提高效率,獲得最佳效益。 5、目視管理 目視管理是用圖形,圖表等視覺感應,確定目前狀態,并立即產生判斷,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的方法. 由于現場異常及問題點較難發現,延誤了處理問題的機會,忽視了不良發生的征兆,實行目視管理可以避免問題的發生: Q(品質):異常及問題的浮現化 C(成本):浪費,不均,不合理浮顯化 D(交期):延誤及進度狀況明確化 S(安全):標示出事故次數及災害狀況以強化意識 M(士氣):團隊意識和人員合作態度信念化 目視管理實施要點 1)設定工作現場目標 2)從5S開始 3)徹底做好物品放置方法的標示 4)物流和人流去向明確 5)基準要明確化標示 6)異常狀態的警告及標示 6、看板管理 一)看板種類 二)現場布局看板 三)工作計劃看板 四)生產線看板 五)品質現狀看板 六)工作看板 7、教育與培訓 一)新員工培訓的四個步驟 1)消除新員工的緊張心理; 2)解說和示范; 3)一起做和單獨做; 4)確認與評估 5)培訓的七大基本內容 6)公司簡介; 7)員工指南; 8)企業基本要求; 9)有關工作的基本要求; 10)基本技能培訓; 11)產品知識培訓; 12)現場管理方面的培訓 二)OJT(on the Job Training) 即在崗培訓或在職培訓。 班組現場OJT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熟悉本崗位工藝管理,正確判斷生產中的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熟知所屬設備的結構和性能,以利正確控制工藝條件,充分挖掘設備潛力,使員工達到熟記工藝流程和工藝指標。 三)班組現場OJT實施的五個步驟 步驟1:說明操作要點與步驟; 步驟2:班組長親自示范; 步驟3:讓員工自己操作; 步驟4:讓員工一邊做一邊說; 步驟5:糾正與檢查。 四)單能工—復能工---多能工 1)單能工:只懂得一種技術 2)復能工:員工會三種技術 3)多能工:會多種技術,并能取代其他員工 8、派工與授權 日常生產派工,亦稱生產作業分配,也叫班組工作授權。即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及實際生產情況,為各個工作地具體地分派生產任務,它是生產進度控制的第一環節。 1)班組階梯式用工 普工 / 技工 / 調試員 / 檢查員 / 管理員 2)安排工作班制 單班制 / 二班制 / 三班制 / 班制 3)如何進行崗位輪換 臨時輪崗 / 換崗 / 轉崗 4)如何安排缺席頂位 短頂(10分鐘) / 長頂(一周內) / 單頂(一日內) / 連頂(一日內,一個工序二次定位) 9、異常管理 一)班組長要有問題與異常意識 做為一個管理人員要時刻意識到: 1)靠老經驗已經無法應付的工作是否增多? 2)是否認為世上只有自己的專業高? 3)是否不愿與其他部門更多地溝通? 4)計劃中途變更的次數是否增多? 5)多品種,少批量,短交期的生產任務是否越來越多? 6)是否重視最終業績? 7)有無輕視外語? 8)有無輕視電腦的學習與應用? 9)發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無提高? 二)與現場保持密切的接觸,是效率化管理生產線的第一步: 1)發現異常與快速的消除異常是今后現場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 2)當異常發生時,要第一時間去現場; 3)檢查現物(有關出異常的物件); 4)當場采取暫行處理措施; 5)發掘真正的原因并將它排除; 6)留下排除異常情況的實際記錄; 7)標準化以防止再次發生。 三)5問必答 四)異常的有效管理 10、提案改善管理與TPM T:Total (全員參與) P:Productive(生產性) M:Maintenance(保全) 全員參加的生產性保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