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講師:張永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世情、黨情和國情的新變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并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頂層新設計。
一、“四個全面”的提出
2014年11月,習近平到福建考察調研時提出了“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三個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則將“三個全面”上升到了“四個全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新增了“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在江蘇將“全面從嚴治黨”加入到“四個全面”中時,特別采用了“大氣候和小氣候”的比喻,“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需要大氣候,也需要小氣候。各級黨組織要主動思考、主動作為,通過營造良好小氣候促進大氣候進一步形成。”
從時間軸來看,“四個全面”是在不同高層會議場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2014年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2015年2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于黨中央的戰略布局。
二、“四個全面”的基本內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時間表,以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具體內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面的戰略部署。
全面從嚴治黨: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要求,并對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進行了部署。
三、“四個全面”的本質及提出的意義
本質就是“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針和助推器;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
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意義:
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
從當代中國的現實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從事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
并且,“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也有其重要科學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在于“四個體現”,即體現了我們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大局觀,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造福、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執政觀,體現了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觀,體現了我們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共產黨人價值觀。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意義在于:它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關系到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系到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三,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意義在于:這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歸根到底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第四,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作為一個大黨老黨,歷來重視從嚴治黨,一貫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從嚴治黨上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綱領性口號,這既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對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迫切要求,也體現了我們黨在面臨長期、復雜、嚴峻的“四大考驗”,面臨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的“四大危險”的高度清醒和自覺。簡而言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四、“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言簡意賅、精辟深刻,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統攬全局又突出重點,相互之間密切聯系、有機統一。
從大的關系看,是目標引領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都不能缺的三大戰略舉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證。從每一個“全面”之間的具體關系看,也都是彼此聯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無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都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框架下來進行。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總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就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姊妹篇: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閘門,到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兩次全會、兩大主題、兩份決定,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戰略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是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藍圖的姊妹篇。
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均進行了專門論述,不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對從嚴治黨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黨的領導作為實現目標的根本保證。
五、統籌協調好“四個全面”的貫徹落實
一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深刻認識“四個全面”的內在邏輯關系。
二是用統籌協調的方法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三是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貫徹落實同全面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兩個“五位一體”總布局結合起來。
思考題:
1.談談你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系的理解?
2.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參考書目:
張榮臣等:《“四個全面”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