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對象: 經銷商決策層
講座目標:
現在中國的社會正在進入轉型期,即從以制造代工業為代表的勞力密集型轉向以研發自成體系的、自我創新的、自主品牌的技術密集型企業模式發展。從2012年春節后沿海城市如深圳、東莞等地發生的用工荒以及在用工成本上升的壓力下,一些臺灣、韓國中小型制造企業撤離中國,以及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業向內地轉移的現象,就足以說明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變革之中。
在這個新形勢下,我們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是什么?如何掌握應對挑戰的關鍵以及如何抓住新出現的機遇?放眼世界,有什么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這是每一個公司的決策層排在議事日程中的首要問題之一。
新加坡是在亞洲除日本以外的另一個進入發達國家的成功典型,她在短短的46年中,從一無所有的新生發展中國家,到令世界矚目的發達國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成功、清晰的發展、進化之路。我自1992年旅居新加坡,到今年已經整整20年了,親身經歷與見證了新加坡的發展。加上我本身又是做企業管理培訓工作的,很樂意從人才的培養方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在各個轉型的關鍵階段如何提升人才的素質與技能,從而順利渡過轉型期,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樣的寶貴經驗,對中國社會今天的轉型以及公司的決策,無疑是很有價值的和十分重要的。
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很快,正在大力發展城鎮,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很多偏遠地方的小城市(縣,鎮)都鼓勵就近辦廠,很多加工廠都遷移過去,農民工選擇就近擇業,對一二線城市的用工造成很大壓力,今年工人用工成本漲到3K,還是招不到人,對制造業產生很大壓力,蘇州就非常明顯,轉型升級的壓力很大。 您覺得這對蘇州HR有什么影響,或者說挑戰和機遇是什么?還有對職業教育有什么影響?
講座時間: 半天 – 以座談或講座的形式和公司高層學員探討我們公司應該如何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中國的轉型
講座大綱: 講座大綱
新加坡社會轉型的階段
勞力密集型 – 新加坡建國的初始社會形態
特征與優點
缺點 – 以60美元的耐克鞋為例
政府措施
技術密集型
轉型緣由/背景
國內人工成本上升
民工回鄉后原地創業
政府措施
資本密集型
轉型緣由/背景
政府措施
成果
信息密集型,管理輸出
工業園的啟發
晉身發達國家
各個轉型階段的戰略措施總結
舉例:對應2001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新加坡政府的應對
我們能學習和借鑒到什么?
中國社會轉型的三部曲
在轉型期,公司最需要什么
國外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架構:
如何提升個人素質
如何建立團隊運作的規范
如何提升競爭力 – 什么叫狼性?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我們現在在做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遇?
小結,問答